社群引流精细化运营
来源:时间:2022-10-07热度:0次
社群流量的广阔天地,精细化运营大有作为。从认知到输出,到交互,到裂变,再到转化,这是社群行销之中精细化运营之道,也是从“流量”过度到“留量”的必经过程。
朋友圈的诱导分享已被封杀半年之久,互联网巨头的流量购买资费已经贵到不忍直视,社交网路的流量红利也已经触顶。新的形势下,流量市场进入下半场,流量已不再是商业力量的绝对追逐,存量市场成为新的热土。
毕竟,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在面临留存问题,强如微信公众号,其留存生态也是日益恶化,好不容易积累的上万粉丝,但实际运营起来你就发现,每篇公众号的点击量始终停留在50左右,这个0.5%的留存率简直让人绝望,而且就算是百万粉的超级大号,实际留存率也仅有1%左右。
引流是一种管道,你获得流量的同时,你也要守住流量,这便是运营的力量,也是“留量”的逻辑。流量减去蒸发量等於留量,面临留存的困境,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少的减少蒸发量,尽可能多的圈住这批流量,同时,利用这批流量去吸引更多的流量。
而在这之中,精细化运营,能起到“城门”的作用,让流量的城池固若金汤,只进不出。
在如今私域流量大行其道的现在,社群运营越发被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但受到远古时代微商式粗放运营的影响,很多人对於社群运营的印象还停留在资讯轰炸、朋友圈刷屏等,殊不知好的社群运营才是如今时代的流量解药。
如何进行精细化的社群运营,需要从认知、输出、交互、裂变、转化等5个阶段入手,从而达成“流量”通往“留量”的道路。
认知:用户标签的梳理
如今的时代,你对用户的认知再也不能像微商那样,比如这个是“宝妈”,这个是“外企员工”,这个是“大学生”,这种认知过於粗放、低图元,且毫无意义。
对於使用者的标签也是需要精细化梳理,更好的认知你的用户群体,才能摸透他们的深层需求和潜在欲望,并对标签大致相同的用户进行同策略的运营,这是精细化梳理的必要性。
微信社会中,大资料技术的应用,让品牌主能加直观的了解到使用者的资料微粒,使用者的爱好和品位你能从她的抖音点赞、淘宝流览记录看出来,使用者的消费阶层能从他各个电商平台的消费资料看出来,但也仅此而已。大资料时代是基於资料剖析得出来的使用者画像,但冷冰冰的资料如果缺少人为的沟通参与,还是不够精准。
你对使用者的标签需要细化到图元级别,比如“中产阶层老公是体制内员工自己在家带孩子有闲暇时间的宝妈”,比如“每个月生活费2000以内消费力一般但是喜欢潮牌的大学生”,比如“频繁出国办公喜欢免税店购买奢侈品的外企员工”。
在社群之中,你跟使用者的沟通得出的资讯是大资料无法做到的,使用者的消费回馈也是如此,在资料上,使用者的消费回馈往往是基於好评得现金、优惠券等,资料下的颗粒不一定可靠,也没有温度,说到底,资料只具有参考意义。
资料辅助下的人性化运营才是出路。
基於社群运营,你足够了解用户,能够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喜爱,能在他们的圈子“一呼百应”,达成一个小圈层的KOL,那麽这个社群将极具长久的消费潜力,同时,大多数社群运营不是单个式的,可能十个甚至上百个。同时,社群行销的经验和模式完全是可复制的,这为更广阔的的消费市场开发提供了前提。
输出:持续、有吸引力的优质内容
通过群内分享、朋友圈图文、公众号等形式持续产出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并以此达成沟通是社群行销保持粘性的必要手段。
这种内容输出还是避免停留在长篇累牍、自说自话的地步上,还以沟通为前提,以乾货、趣味性为核心,你需要吸引到社群内的用户关注到你,而不是看一眼就关掉,从此躺在聊天清单被关闭新消息提醒。
用户感兴趣的、趣味性段子、搞笑抖音视频、社会时事、明星热点、股票、育婴心经,针对用户画像所对应的的各个领域去进行内容推送,并积极引导沟通和回馈,制造话题量和社群热度。
交互:深耕垂直细分领域
在梳理使用者的颗粒化画像後,如果产品不是针对细分领域,那社群行销也要往垂直化走下去。在松圈主义的当下,人们对於圈子的看重以及兴趣圈层的下沉,需要我们的行销跟上这个势头:往深度走,不要停留在表层的行销自嗨,愈发垂直化的行销愈能深度圈层用户。
行销早已过了粗放化增长的时代,大投放、广推送早已过时,面对行销资讯,一个方面是人们会自觉抵触和抗拒,另一方面是,行销没触及到自己圈层喜好。
社群行销是一个精细化的社区,不同的圈层位於不同的社区,你找到他们的兴趣洼地,并以此为方向去展开“软行销”,控制推送频率、把握社群气氛,都是需要人为去感知并操纵的,及时根据社群的回馈进行调整也是必要的。
裂变:小程式式碎片化应用
有一个资料是,古人的一生之中,大脑要处理173G的资料,但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居民,每天网路上处理的信息量就至少达到了5G。照此推算,也就是现代人每月处理的信息量就超过古人一生要处理的信息量总和。
资讯爆炸时代,人的注意力越发碎片化,上班之外的闲暇时间,被直播、抖音、VLOG、B站、手游、微博、端游、饭局、KTV等占据地满满当当的,你很难抽出时间去照顾长时间的资讯媒介。
有资料显示,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不超过8秒。所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风靡寰宇,我们做社群行销也是如此,讲究一个“耗时短”,不要占据用户太长时间,以“快”来导致转化,碎片化的内容和应用就相当有必要。
特别是在朋友圈诱导分享彻底死去的微信生态下,碎片化应用对应的就是小程式,同时,小程式是新生态下达成裂变的唯一方式。做好内容和小程式的联结,让使用者将资讯以小程式的载体裂变传播到其他社群,就能源源不断的达成流量截获和转化。
转化:持续占领用户心智
社群的转化从来都不是一个急於求成的过程,社群最大的好处在於能够潜移默化的占领用户心智,并持续性的达成转化和复购,在群体的从众行为中,几个人下单会扩散成几十个人下单,最终形成几百人下单的场景。
根据E.S.路易斯提出的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模型AIDMA,消费者从接触资讯到最後达成购买,会经历这个五个阶段:引起注意、引起兴趣、唤起欲望、留下记忆、购买行为。在如今,冲动式消费越发稀少的情况下,更聪明的用户学会了“观望”,特别是在社群之中,“先看下其他人的使用心得和体验,再下单购买也不迟”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状态。
另外在《增长骇客》中有提到,消费者从接触产品,到最终完成转化之间,平均需要经过七次重复提醒。
那麽,在社群之中进行的沟通,反复以隐晦的方式提醒到使用者,告诉他们“产品的亮点”,反复提及後,消费者心智中对产品熟知度慢慢被培养出来,那麽用户就开始逐渐被转化,在後续其他社群成员在群里分享的产品体验,又是一次次的“重复提醒”,更加能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消费者决策。
社群流量的广阔天地,精细化运营大有作为。从认知到输出,到交互,到裂变,再到转化,这是社群行销之中精细化运营之道,也是从“流量”过度到“留量”的必经过程。
上一篇:互联网“新媒体”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