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师生走访国际组织与国际新闻媒体
来源:时间:2022-09-05热度:0次
2022年8月16至20日,在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共同组织下,我校18名师生代表赴北京走访调研,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及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社等国际新闻媒体的专家与老师开展交流。
国际组织:贡献中国力量
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同学们聆听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性质宗旨,详细学习了其南南合作项目、社群运营、筹资等工作领域。南南合作项目的负责人指出:“中国在乡村振兴、扶贫脱贫上的努力可以在发展中国家中予以借鉴,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也正在搭建南南合作的知识分享平台,将中国经验提供世界。”
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走访中同学们了解到,不同于欧洲航天局等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空间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尤其是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所有的国家都希望通过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来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为人民服务。中国作为APSCO成员国中空间技术领先国,如何平衡区域利益和国家发展,构建一个发展中国家空间合作的方案是目前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
8月19日,正值“世界人道主义日”,学校师生一行参加联合国难民署“流动的世界,不变的家”主题书展。期间,同学们就难民问题与国际组织工作等问题积极与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及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领导和专家展开沟通和交流。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为世界多个饱受战乱国家的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返乡者等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应对人道主义危机,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通过走访和交流,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国际组织在外交事务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能,了解国际组织的运行机制、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方式方法等,为有意向进入国际组织实习工作的同学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
国际新闻媒体:传递中国声音
8月17日下午,学校师生一行同《环球时报》执行副主编李剑老师和环球时报新媒体部副主任高雷老师进行交流座谈。李健老师介绍了《环球时报》的工作理念以及发展沿革,与同学们交流了目前《环球时报》在传达中国声音上所付出的努力。两位资深媒体人讲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从业心得,探讨了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做好外宣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如何在现实背景下实现自身的理想追求。
8月18日,学校师生到访中国新闻社,参观中国新闻社超高清演播室、融媒体中心采编平台,并与中新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武汉大学校友陶光雄,中新社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卢远建等领导与一线记者展开座谈交流。中新社港澳台部(统战新闻部)记者杨程晨、中新社视频部记者曾鼐围绕新闻报道和国际新闻传播讲述了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职业的规划认知。
在与我国最主要的国际新闻(外宣)媒体进行参访与交流学习中,同学们对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舆论场中的真实形象有进一步的切身体会,更深入了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展示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意义。
学员感悟
新国际形势下的青年担当,往小了说,就是做好自己,带动他人。论做好自己,我们需要有深度认知,需要广泛地汲取知识,了解宗教、哲学、科学;论做好自己,我们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建立在深度认知的基础上,先观世界,继而有世界观;论做好自己,我们需要有敬畏之心,我们应当敬畏世界上的每一种文明,尊重多元化。自己先努力成为“完人”,然后再挑起时代的担子,以实践影响他人,以能力担起重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 吴佳萌
这是一次破旧立新之旅。在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本次实地交流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系列的国际胜任力培养课程,也提前针对该组织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但是参观、接触到真实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还是和想象中完全不同。最初惊艳我的是APSCO完善的会议设备和工作环境,后来是秘书处中来自各个成员国代表的和谐相处,在这个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每个工作人员都本着最大的善意和热情和我们交流。在茶歇时,我也鼓起勇气主动咨询,发现APSCO是一个真正开放的合作组织,虽然成员国并不多,但并不排斥全球任何国家的加入,也不急于快速扩大成员国数量,而是在探索中稳步前进,提供空间合作的交流平台,也愿意同其他类似功能的国际组织合作,以大多边主义为发展的目标之一。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韩笑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子,在走访国际新闻媒体、与机构一线从业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且更现实的了解。一方面,我国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无论是从方法、角度还是传播力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但是仍面临着“说了不听,听了不信”的现状,因此需要新一代新闻人具备跨文化的视角,同时坚守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贺一飞
上一篇:抖音广告的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