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的虚与实
来源:时间:2022-03-22热度:0次
最近这段时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成为各个媒体的头条,吸引着全世界人的目光。俄乌双方围绕着冲突,在媒体平台展开了大量新闻报道。观察这些报道是件有意思的事,可以从中窥探媒体报道新闻的虚实。
冲突伊始,《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则新闻:白宫召集30名TikTok网红宣传其俄乌冲突立场。这则新闻国内的《环球时报》、《观察者网》等都进行了转载报道,一度上了微博热搜。有意思的是,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凤凰网科技》等几家媒体发出新闻“俄罗斯政府雇佣TikTok网红传播信息”,并且这条新闻也上了微博热搜。《凤凰网科技》的报道无非是试图“把水搅浑”,以便顺势“摸鱼”罢了。这种浑水摸鱼式的报道,对于不了解事情原委的受众,还是有迷惑性和引导性的。
这种浑水摸鱼式的新闻报道毕竟低级,多少有点侮辱受众智商的嫌疑。要论报道新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种事,还得是西方的一些媒体。
上周,杨国委和对面的沙利文的“罗马会谈”前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匿名美国官员表示“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军事援助要求,以支持其在乌克兰的特别行动”。隔了一天,《金融时报》更进一步,又报道称“美国告诉盟友中国表示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紧接着,多家外媒爆出中国军车从东北进入俄罗斯,还不忘配了几张图,煞有介事的样子。然而很快证明,几张是几年前西藏军区的一次野外训练。
这种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式的新闻报道方式,是西方媒体经常采用的。大多数受众看新闻,并不会去深究新闻的真假虚实,很容易掉进这种虚假报道的漩涡中。这一连串的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无非是想引导舆论,在会谈前施压,凭空制造谈判筹码罢了。
当然,不管是浑水摸鱼式的新闻报道,还是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式的新闻报道,这些都属于现代战争认知战中信息传播的一个范畴。战争或冲突双方,借助媒体新闻报道,以期获得舆论上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利益。
再说个稍早的新闻报道,大概在冬奥会前,德国海军司令舍恩巴赫访问印度,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在讲话中,这位仁兄呼吁“用尊重俄罗斯的方式”,承认俄占克里米亚,换得普京与西方合作,一起对抗中国,对中国也是一番批评。这事儿经国外几家每天一报道,由于承认俄占克里米亚“政治不正确”,这位仁兄扛不住压力,直接辞职了。《环球时报》报道这个新闻的时候,用了“私下对中国放狠话被曝光,德军将领被骂得辞职了”这样的标题。
这种故意隐瞒一些事实,引导受众遐想的报道方式,也是很常见的。看标题给人的理解是“德军将领辞职是因为对中国放狠话”,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我们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像刘备因为一句“中山靖王之后”掘得汉室正统之名,加之三顾诸葛亮于南阳草庐,被后世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熏陶或自认满腹才华未遇知君的读书人推崇,而书写历史的往往就是这些读书人。于是留给后人的就是,刘备宽仁、忠厚、好施,曹操奸诈、残忍、猜忌。再比如,说起隋炀帝杨广,涌入脑海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昏君”。真实的隋炀帝也是很积极上进的,推行科举制度、开凿京杭运河、开通丝绸之路等,只是事与愿违,没能扭转乾坤。加之得罪了部分文人,给自己背下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千古恶名。
与文人书写历史一样,媒体报道新闻的时候,由于立场或利益的不同,并不总是客观的,有些报道是真实的,有些报道是虚假的。
上一篇:新媒体运营策略与短视频制作技巧
下一篇:新媒体学院学习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