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冰淇淋工厂线上发布会为何效果好?
来源:时间:2023-02-18热度:0次
3月下旬,我参加了联合利华全球冰淇淋灯塔工厂的线上媒体发布会。
活动结束后,我第一时间发了一篇报道。同时,也在朋友圈转了我对这场发布会的评论:
结果,好几位公关朋友都来私信问我,他们的活动哪里做得好?结合大家的问题,我专门去询问了联合利华企业传播部以及业务品牌公关的负责人,并站在媒体的角度简单分享自己的感受,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吧。
01
时间把控到位,流程简洁明了
这一点我在《疫情下的线上采访,真的一言难尽...》一文中就着重提过,真的太重要了。
这场活动大概持续半个小时多一点,时长正好卡在居家办公之后,人们集中注意力的极限。
环节紧凑,大概3个发言,1个virtual tour (会专门讲一下),1个提问环节。这样分配一下,每个环节都不会让人dull, 所以30几分钟唰的一下就过去了。
02
发言有所侧重,听众各取所需
说实话,在线上我最怕的就是冗长的二三十分钟的主旨演讲——除非你是academic reseARcher 或者analyst,要讲一个深入的技术型的主题,又或者你是像苹果大会那种万众瞩目的级别,否则一般的商业计划分享真的没必要搞那么长。
根据联合利华的伙伴介绍,他们就采用了明确的分工——
“Global的leader从全球冰淇淋市场来讲;
中国team的执掌人 一定是从对消费者的洞察角度 我们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 而推动我们产品的更新 ;
Supply chain的老大们是从数字智造的角度。”
而且,三个讲话在一起也不过15分钟不到。
03
线上访问工厂,仿佛身临其境
这个也是被大家询问最多的,都想知道用什么酷炫的新科技?
正好相反,没有石破天惊的技术。就是一位主持人和冰淇淋工厂厂长边在厂区里走,边对话,事先把整个过程录下来放了出来。
但是成片时,用了参观者的第一视角和旁观者的第三视角结合起来拍摄剪辑,所以既有干货又有体验的现场感。
而且对话的内容很好,厂长是一位年轻女士,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爸爸给她买梦龙雪糕的故事,非常亲切有代入感。我们经常搞活动为了技术效果而忘记对内容的培育,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了。
又要说回这个活动的组织过程,本身也是一波三折——我知道这场活动本来是打算做线下实地采访的,但是由于受到长三角年初以来的疫情不断影响,不断延后,最终决定移师线上。
这里依然援引联合利华伙伴的话:
“其实我们从线下揭幕式就开始策划的,一方面有各方领导的发言和寄语,一方面原本就想邀请媒体老师们来参观我们的数字化工厂,既有立意又有体验,那么媒体老师们的提问也就更有感而发。所以一开始规划,就是想到要让大家聆听,参观体验,再发问交流,这样出发去规划的。
内容上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有技术上的干货,又有情感上的链接。因为我们的工厂确实扎根太仓发展二十余年,人物故事都是有感而发,获得灯塔工厂认证又在技术指标上有过硬的数据。因此十几分钟里也是从这两方面出发,让大家理解世界第一个冰淇淋灯塔工厂具体意味着什么。”
04
入会操作简单,网络连接流畅
相比我参加的很多会议,这场采访给我的参会链接很简单,没有什么软件下载啊登陆啊密码之类,就是一个央视网APP.CCTV.com/xxxx的域名。
后来我也和公司确认了,的确央视网是这次仪式很重要的内容以及技术支持平台。
具体我不了解技术细节(更没有给谁带货的意思!)就是想单纯分享这个信息,反正流畅度好于我参加过的很多会议。毕竟我经常遇到有“技术问题”的采访,开会延迟好几分钟或者当中断线都是家常便饭。
05
提前收集问题,逐一对接媒体
对于一场发布会而言,QA环节既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不好把控时间的。
这场线上活动采取了事先收集媒体问题,然后选取了两个最有共性的问题,由主持人直接读出,然后请发言人回答。
我的判断和联合利华的伙伴说得一致:
“QA确实提前跟大家沟通了问题,也选取了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前和最合适回答这两个(一个业务角度出发,一个技术角度出发)问题的管理层领导沟通过。”
此外,其实每个受邀请的媒体,凡事有单独问题的,基本都有一个1对1专属的群,由其公关公司对接,专门负责提前和事后的问题收集,可安排书面或者电话采访。
这样做的好处包括,提前预热让媒体对采访内容大概知晓,保持活动流程的完整性,却又不是流于形式,媒体可以有自主操作选题的空间。
上一篇:中国品牌汽车“抢滩”中亚市场
下一篇:社工如何做好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