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糕学院 / 文案撰稿

如何写好技术类新闻稿?

来源:时间:2023-02-18热度:0

  时常和做传播的同行朋友聊起这样一个话题: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内容该怎么对外沟通?

  落到操作层面,通常会转化如下两个情形:

  第一,如何写好技术类的文章新闻稿讲话稿、op-ed)?

  第二,工程师、技术专家对外发言/接受采访时如何让(非专业)受众听懂?

  先说结论:结合日常的写作与采访实践,窃以为可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多用短句、比喻&类比、分情况讨论、以小见大的行文逻辑。

  恰好,2022年的普利策奖前几日新鲜出炉。我们不妨通过其中的“解释性报道奖Explanatory Reporting”的作品,来一探究竟。

  今年的得奖作品是,《量子》杂志发表的有关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两篇深度报道??

  普利策奖官方对解释性报道的界定如下:一篇杰出的解释性报道,阐明了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主题,展示了对该主题的掌握、清晰的写作和清晰的呈现,使用任何可用的新闻工具。

  大体扫了一下近年来的解释性报道获奖作品,基本都是跟复杂前沿的科学、医疗、技术话题有关。同时,鉴于这是新闻报道,必须不能曲高和寡,避免术语连篇。

  其实,技术类话题的传播要义就在于一个词:

  深入浅出。

  这里,本文对照着最新的解释性报道的得奖作品之一“The Webb Space Telescope Will Rewrite Cosmic History. If It Works.” 尤其是第一部分,来看看上述提出的几个原则是如何运用的。

  这篇长文主要就讲了一个问题,韦伯太空望远镜是如何运作和设计的,以及可以促进开创性的天文和宇宙学研究。

  01

  多用短句

  要厘清这样一个繁复的内容,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这就好比拆解一个庞然大物,需要一步步来。因此,短句的运用就非常重要,因为短句能让人喘息,留给人处理复杂信息的空间。整个行文里,我们很少看到3-4行以上的从句套从句。比如第一段:(后文几乎都是如此)。

  02

  比喻&类比

  这两者,都是透过现象说本质,起到的作用都是有效地规避了大量术语。

  比喻,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大概可以理解为“把A看作B”。

  类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概可以理解为“把A里的C看作B里的D”。

  来看这一句:

  “回首宇宙的幼年,见证第一颗星星的闪烁,你必须先磨出一面房子那么大的镜子”。

  这里的“镜子”,就是一个比喻,把望远镜本身比做一个镜子。

  而这里的“一面房子那么大的”,则是一个类比。它把望远镜占据空间之大,类似成一面如同房子那么大的面积(因为一般常识而言,几乎没有一幢房子那么大的一面镜子)

  而接下来的这一句,就是比喻和类比的结合:

  “它的表面必须异常光滑,这个光滑程度就好比:假设镜子是一片大陆的大小,那么在这片大陆上不能有超过脚踝高度的山丘或山谷的起伏出现。”

  03

  分情况讨论

  因为科学问题或者技术原理几乎不可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因此展开概念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篇幅。但是大段篇幅可能会让人迷失,因此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就至关重要。

  分情况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一般而言它既可以引出多种并列情况,更多时候是一种逻辑的递进。本文就是透过递进,把望远镜为什么会需要有这样的复杂构造给抽丝剥茧揭开谜底。

  以第一部分为例,作者几乎没有运用复杂的术语(必要的天文用语不算啊,不然啥都写不了了),就来逐个拆解这个望远镜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些部分。

  大概的中文意思如下(请注意不是精准翻译哈)

  第一段——倘若要探索宇宙的幼年,就需要一面镜子。??

  第二段——要了解第一批恒星的性质了解,了解引力如何让它们形成的不可见物质,那么只有一面镜子就不够。??

  第三段——而之所以没有人看到星系形成的时代,是因为古老的星光在穿过不断膨胀的空间结构到达我们这里数十亿年之后,已经被拉长了。为此,这面镜子必须非常冷,而且它必须发射到太空中。??

  第四段——可问题是,一个房子大小的镜子实在太大,无法装进任何火箭整流罩。那么,镜子必须能够折叠起来。??

  第五段——倘若想要使望远镜工作,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得有一个额外的元素:镜子能在被射向天空后自动展开和聚焦。??

  第六段——但是就算在外太空,地球、月球和太阳仍然可以导致望远镜过热。只有望远镜指向一个距离地球比月球远四倍的特定点,这个点称为拉格朗日点 2。在那里,月球、地球和太阳都位于同一方向,可以让望远镜架设一个网球场大小的遮阳板遮住前三者。??

  第七段——而这块“遮阳板”既是红外望远镜的唯一希望,也是它的致命弱点。??

  大体就是这个逻辑,这里就不继续了。

  04

  以小见大

  一般而言,好的故事习惯先把一个个案说清楚,然后由小见大。这篇文章也是同样,先把这个望远镜作为“镜子”的雏形和几个关键部件讲清楚,然后再把韦伯望远镜放到大的太空望远镜的历史沿革里来看,从而做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凸显其可能的优势。

  类似的,也比较推荐阅读2021年荣膺解释性报道奖的系列作品——The Atlantic的Ed Yong所写的疫情系列报道,关于COVID在2020年的演进和对美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

  最后,除了上述这几个原则以外,通常讲的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等常用方法也一并适用在技术类内容的产出上。


相关标签: 新闻稿

总能传媒 全国媒体邀约一手安排